疫情下双非毕业生如何度过漫长的毕业季?

疫情下双非毕业生如何度过漫长的毕业季?

  现在已经是7月,大部分应届毕业生已经开始陆陆续续离开校园,慢慢进入到社会上,开始职场生活,同时也有很大一部分应届生目前仍然是待就业慢就业的状态。考研考公人数持续上升,但是选择就业的同学也不少。

  为何“金三银四”今年没有体现

  应届生人数破千万,求职道路愈发拥挤

  最近几年,应届大学生毕业人数持续增长,2022年,应届大学生毕业人数已经高达1067万,首次突破千万大关。就业人数的持续增加,国受疫情影响大环境也没有很好,使得这个毕业季格外地漫长。

  考研难“上岸”

  在面临毕业之际,摆在毕业生面前的无非就这几个选择:考研、考公、就业。2022年考研人数飙升至457万,相比2021年的377万增加了80万。挤进考研赛道的人越来越多,许多同学甚至不求名校,选择双非,只为上岸。但是今年的文学类等专业国家线上涨、题目变化离谱等等原因,使得考研失败的同学数量也不低,其中不乏二战甚至三战的同学,这部分同学最后也还是选择了就业。

  考公会“溺水”

  都说宇宙的尽头是编制,疫情出现的这几年,小公司倒闭、大公司裁员,不少行业都遭受了重创,体制内的工作优势就体现出来了。福利不错又相对稳定,铁饭碗端着是真的香。但是公务员的竞争也不小,一个岗位几千人甚至上万人报考,许多同学其实都是陪跑。在“溺水”之后,他们在要不要考到底和就业之间摇摆不定,部分同学会继续备考,部分同学还是会选择就业。

  求职者数量庞大,市场上又没有足够多的岗位来承接这些大学毕业生,网上一度流传着“三千块的农民工找不到,三千块的大学生到处都是”的言论。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就是供不应求,现有的岗位太少,求职者数量太大,再加上疫情、经济下行、“双减”政策教培行业几乎消亡等因素,今年的“金三银四”现象不复存在。

  规划清晰才能走好就业这条路

  漫无目的地就业就是在浪费时间

  不少同学从小到大一直都呆在校园里,没有体验过社会生活,他们并不知道怎么去面对未来,只是觉得毕业了该找工作了。学校在催就业,家里催找工作,在自己完全没想好的时候稀里糊涂地就找了个班上了。没有考虑这个工作自己是否喜欢,这个工作是否合适,这个工作能不能做,对企业也没有充分的了解。去到工作岗位之后发现与自己想的不一样,任何一个小的因素都能成为离职的理由。其实这是对自己不负责任的体现,完全是在消耗自己,浪费时间。

  谨慎挑选第一份工作没毛病

  都说第一份工作很重要,同学们挑挑选选很正常。虽然都说先就业再择业,但是如果去到的工作岗位与自己的专业不符合,没有办法胜任,或者是不能接受,真没必要这样子折腾自己。

  有条件的情况下先择业在就业。做好职业发展规划,明确自己想做的工作是什么?这份工作能够为你带来什么?薪资待遇、福利假期、通勤时间、工作环境等等都是可以考虑在内的因素。如果一份工作让人能力得不到提升,价值无法体现,就像是一台机器一样的话,大部分同学是不愿意去的。

  进入到工作中,不可能一下子就能适应,需要一定的时间去成长。从实习到转正,从正式员工到主管,从主管到部门经理,每一步都需要时间的沉淀和能力的提升。就拿数据分析师来说,从初级分析师到高级分析师,一定是在岗位上经过不断成长才能够达到的。

  择业时可以多做考虑

  在疫情因素的影响下,旅游业、餐饮业等受影响都比较大,而一些大数据、前端开发和信息技术服务行业等影响相对较小。信息技术不断向前发展,我们的生活也离不开互联网,未来大数据相关、前端开发相关的岗位不会有太大影响。如果没有特别明确的岗位要求,在考虑到行业前景的条件下,其实可以往这些方向靠一靠。

  如何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,提前做好的职业规划必不可少。也许不能让你很快地找到工作,但是能够让你明白自己想要的是什么,工作的意义是什么。生化环材等专业专业不好求职的,是否考虑转行做其他的工作;计算机科班出身但是工资不高,是否考虑先技术再找工作…

  刚从象牙塔里出来的大学毕业生们或许还没有一份清晰的职业规划,但是如果有,在求职的时候目的或更明确一些,走的弯路或许会更少一些。

  今年的就业形势确实很严峻,但是这并不能成为躺平的理由,年轻人应该是朝气蓬勃地对待生活,而不是让生活践踏自己。建议还没有找到工作的朋友们可以转换一下思路,厘清思绪,对自己做出一个规划,明确自己的目的,不要浪费时间消耗自己。

  2022年上半年已经过去,希望朋友们在下半年都能够拿到心仪的offer。

疫情下双非毕业生如何度过漫长的毕业季?

京ICP备14027590号